简述webbench源码思路
webench整体分为一个压测工具和一个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的客户端,首先从从主体代码看起
webbench.c
- 定义了各种变量,作用代码中的注释都有讲解
- 定义了五个函数
- benchcore()
- bench()
- build_request()
- alarm_handler()
- usage()
接下来从主函数入口讲起
主函数{
- 参数处理,重点是getopt_long的使用,确实很有效经典
- 调用build_request(),建立http消息基本结构
- 返回bench() bench()函数完成了将http消息发送给服务器并接受响应消息的任务
}
bench(){
- 确认目标服务器可达,首次调用客户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消息
- 建立管道,用于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通信(子进程将运行过生成的结果传递给父进程)
- 循环fork,创建指定数量的子进程,代表相同数量的客户端
- (1) 子进程 benchcore(); 将结果写进管道;
(2) 父进程 打开管道读数据;更新speed,bytes,succeed,failed;
}
我认为这张图很好的解释了bench函数
- benchcore(){ //真正的压力测试的模块
- 打开定时器
- 与目标服务器建立TCP连接
- while(时间到跳出循环){
- 其中出现任何错误,failed++,返回;
- 成功后将读到的字符数量计入bytes,succeed++,返回;
}
}
关于URL
URL(Uniform Resource Locator) 地址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,
基本格式如下
schema://host[:port#]/path/…/[;url-params][?query-string][#anchor]
- scheme 指定低层使用的协议(例如:http, https, ftp)
- host HTTP服务器的IP地址或者域名
- port# HTTP服务器的默认端口是80,这种情况下端口号可以省略。如果使用了别的端口,必须指明,例如 http://www.cnblogs.com:8080/
- path 访问资源的路径
- url-params url参数
- query-string 发送给http服务器的数据
- anchor- 锚
URL实例
http://www.mywebsite.com/sj/test;id=8079?name=sviergn&x=true#stuff
123456 Schema: httphost: www.mywebsite.compath: /sj/testURL params: id=8079Query String: name=sviergn&x=trueAnchor: stuff
http消息的结构
HTTP Request 消息分为3部分
Name | content |
---|---|
requset line | METHOD /path-to-resource HTTP/version-number |
http header | Header-Name-1:value |
Header-Name-2:value | |
…… | |
blank line | |
body | Optional request body |
request line实例
GET http://cn.bing.com/ HTTP/1.1
http header实例
|
|
body实例
{“id”:130970,”cateId”:”1002”} 注:GET方法是没有body的
关于METHOD中POST和GET方法的区别
- 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,以?分割URL和传输数据,参数之间以&相连,如EditPosts.aspx?name=test1&id=123456.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.
- 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(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),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.
- GET方式需要使用Request.QueryString来取得变量的值,而POST方式通过Request.Form来获取变量的值.
- GET方式提交数据,会带来安全问题,比如一个登录页面,通过GET方式提交数据时,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,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这台机器,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.
HTTP Response消息也分为三部分
Name | content |
---|---|
response line | HTTP/version-number status_code message |
http header | Header-Name-1:value |
Header-Name-2:value | |
…… | |
blank line | |
body | Optional response body |
Response 消息中的第一行叫做状态行,由HTTP协议版本号, 状态码, 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。状态码用来告诉HTTP客户端,HTTP服务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Response.
- HTTP/1.1中定义了5类状态码, 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,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
- 1XX 提示信息 -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,继续处理
- 2XX 成功 -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,理解,接受
- 3XX 重定向 - 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
- 4XX 客户端错误 - 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
- 5XX 服务器端错误 - 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
关于getopt getopt_long参数处理函数
简述
在程序中一般都会用到命令行选项,我们可以使用getopt和getopt_long函数来解析命令行参数
getopt
getopt主要用于处理短命令行选项,例如 ./test -v 中-v就是一个短命令行选项。
使用该函数需要引入头文件
其中argc和argv是main函数中传递参数和内容,optstring用来指定可以处理哪些选项,
字符串optstring可以下列元素
- 单个字符,表示选项,没有参数,optarg=NULL.
- 单个字符后接一个冒号:表示该选项后必须跟一个参数。参数紧跟在选项后或者以空格隔开。该参数的指针赋给optarg。
- 单个字符后跟两个冒号,表示该选项后必须跟一个参数。参数必须紧跟在选项后不能以空格隔开。该参数的指针赋给optarg。(这个特性是GNU的扩张)。
下面是optstring的一个实例:“a:bc::”
该示例表明程序可以接受三个选项:-a -b -c,其中a后面的:表示该选项后面要跟一个参数,例如./test -a text的形式,c后面的::表示该选项后面要跟一个参数且中间不准有空格,例如./test -ctext,选项后面跟的参数会被保存到optarg变量中。下面一段代码是该函数的使用实例
getopt_long
getopt_long() 是同时支持长选项和短选项的 getopt() 版本。它可以根据输入的option是单横线还是双横线开头来区分是短选项还是长选项。
以下是getopt_long的声明:
在webbench.c中充分体现了对getopt_long的使用
关于网络IPC:套接字
此部分基本参考APUE,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
网络进程间通信:socket API简介
不同计算机(通过网络相连)上运行的进程相互通信机制称为网络进程间通信(network IPC)。
在本地可以通过进程PID来唯一标识一个进程,但是在网络中这是行不通的。其实TCP/IP协议族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,网络层的“ip地址”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,而传输层的“协议+端口”可以唯一标识主机中的应用程序(进程)。这样利用三元组(ip地址,协议,端口)构成套接字,就可以标识网络的进程了,网络中的进程通信就可以利用这个标志与其它进程进行交互。
几个定义
- IP地址:即依照TCP/IP协议分配给本地主机的网络地址,两个进程要通讯,任一进程首先要知道通讯对方的位置,即对方的IP。
- 端口号:用来辨别本地通讯进程,一个本地的进程在通讯时均会占用一个端口号,不同的进程端口号不同,因此在通讯前必须要分配一个没有被访问的端口号。
- 连接:指两个进程间的通讯链路。
- 半相关:网络中用一个三元组可以在全局唯一标志一个进程:(协议,本地地址,本地端口号)这样一个三元组,叫做一个半相关,它指定连接的每半部分。
- 全相关:一个完整的网间进程通信需要由两个进程组成,并且只能使用同一种高层协议。也就是说,不可能通信的一端用TCP协议,而另一端用UDP协议。因此一个完整的网间通信需要一个五元组来标识:(协议,本地地址,本地端口号,远地地址,远地端口号),这样一个五元组,叫做一个相关(association),即两个协议相同的半相关才能组合成一个合适的相关,或完全指定组成一连接。
套接字描述符
套接字是端点的抽象。与应用进程要使用文件描述符访问文件一样,访问套接字也需要用套接字描述符。套接字描述符在UNIX系统中是用文件描述符实现的。
要创建一个套接字,可以调用socket函数。
参数 | 类型 |
---|---|
domain:socket通信域 | AF_INET IPV4 默认 IPPROTO_TCP 因特网域 |
AF_INET6 IPV6因特网域 | |
AF_UNIX UNIX域 同 AF_LOCAL | |
AF_UNSPEC 未指定 | |
type: socket类型 | SOCK_STREAM 有序,可靠,双向的面向连接字节流 在AF_INET域中默认IPPROTO_TCP |
SOCK_DGRAM 长度固定的,无连接的不可靠报文传递 在AF_INET域中默认IPPROTO_UDP | |
SOCK_RAW IP协议的数据包接口(POSIX1中为可选) | |
SOCK_SEQPACKET 长度固定有序可靠地面向连接的报文传递 | |
protocol:指定协议 | IPPROTO_TCP TCP传输协议 |
IPPROTO_UDP UDP传输协议 | |
IPPROTO_ICMP | |
IPPROTO_IP | |
IPPROTO_IPV6 | |
IPPROTO_RAW 原始IP数据包协议 |
地址格式
|
|
将套接字和地址绑定
此段内容与源码关系不大,仅作了解即可
与客户端的套接字关联的地址意义不大,可以让系统选择一个默认的地址。然而,对于服务器,需要给一个接收客户端请求的套接字绑定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。客户端应有一种方法用以连接服务器的地址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为服务器保留一个地址并且在/etc/services或某个名字服务(name service)中注册。
参数:
- 第一个参数:bind()函数把一个地址族中的特定地址赋给该sockfd(套接字描述字)。例如对应AF_INET、AF_INET6就是把一个ipv4或ipv6地址和端口号组合赋给socket。
- struct sockaddr * 指针,指向要绑定给sockfd的协议地址。这个地址结构根据地址创建socket时的地址协议族的不同而不同,上面给出了AF_INET的地址结构struct sockaddr_in
- 第三个参数:addrlen 对应的是地址的长度
返回值: - 成功返回0,出错返回-1
作用: - 将套接字与端口号绑定,即把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赋给socket
字节序转换
同一台计算机上的进程通信时不需要考虑字节序的问题,因为同一台计算机的内部架构都是一样的,处理器支持的字节序有大端字节序,还有小端字节序。大端字节序表示最大字节地址出现在最低有效字节,小端则相反。
连接
如果是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,在开始交换数据前,都要在请求服务的进程套接字(客户端)和提供服务的进程套接字(服务器)之间建立一个连接,使用connect函数:
参数:
- 第一个参数sockfd为客户端的socket描述字
- 第二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地址
- 第三个参数为socket地址的长度。
返回值:
- 成功返回0,出错返回-1
作用:
- 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
注意:在connect中所指定的地址是想与之通信的服务器地址。如果sockfd没有绑定到一个地址,connect会给调用者绑定一个默认地址!
数据传输
既然套接字端点表示文件描述符,那么只要建立连接,就可以使用write和read来通过套接字通信了。
write()会把指针buf所指的内存写入count个字节到参数fd所指的文件内(文件读写位置也会随之移动),如果顺利write()会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。当有错误发生时则返回-1,错误代码存入errno中!
read()会把参数fd所指的文件传送nbyte个字节到buf指针所指的内存中,成功返回读取的字节数,出错返回-1并设置errno,如果在调read之前已到达文件末尾,则这次read返回0 。
关闭套接字描述符
close函数用于关闭文件描述符
注意:close操作只是让相应socket描述符的引用计数-1,只有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,才会触发TCP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终止连接请求
基于TCP的socket通信的基本流程
- TCP服务器端依次调用socket(),bind(),listen()之后,就会监听指定的socket地址了
- TCP客户端依次调用socket(),connect()之后就向TCP服务器端发送一个连接请求
- TCP服务器监听到这个请求后,就会调用accept()函数去接受请求,这样连接就建立好了
- 之后就可以开始网络IO操作了,类似普通文件的读写IO操作
基于UDP的socket通信的基本流程
UDP协议面对无连接的通信,所以UDP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!
创建一个基于udp通信协议的套接字,使用socket函数时第二个参数不能传递SOCK_STREAM,而是传递SOCK_DGRAM
比如创建一个基于IPV4地址族的UDP套接字:socket(AF_INET,SOCK_DGRAM,0);
通常用于基于UDP协议的IO一般使用recvfrom()和sendto()两个函数进行数据收发。